对汉语进行分析,首先得到的是句子,句子是由词汇构成,词汇还可以拆分成音节、音素和音调,这些名词似曾相识但解释起来又有些模糊,为了避免一知半解,开始重拾这些知识

语言学基础

音节:语音的自然单位,一个方块字是一个音节

音素:语音的最小单位,用1-4个拼音字母来表示音素,分为元音和辅音

  • 元音:声带振动、发音时气流没有明显阻碍、发声器官满口用力、可以自成音节、在音节中一定有
  • 辅音:浊辅音声带振动,清辅音不振动,发声器官局部用力,不同辅音有不同发音部位的成阻除阻、受阻方式、唇舌的喷弹力度等,除了五个浊辅音外(m/n/l/r/ng)不分音高

声调:每个音节声音的高低、升降、曲直不同而发生的差别,普通话声调分四类

  • 阴平:第一声,调号”-“,调值5→5,气势平均不紧张
  • 阳平:第二声,调号”ˊ”,调值3→5,用气弱起逐渐强
  • 上声:第三声,调号”ˇ”,调值2→1→4,降时气稳扬时强
  • 去声:第四声,调号”ˋ”,调值5→1,强起到弱控制好

汉语发音特点

每个音节是由声母、韵母、声调三部分构成

  • 声母:音节中开头的辅音,起到审理字音的作用,共有22个辅音,除ng以外都可以做声母
    • 声母发音三阶段要求:成阻-持阻-除阻
  • 韵母:音节中声母后边的部分,共38个韵母,分为单韵母、复韵母、鼻韵母、特殊韵母,除了鼻韵母(n和ng)都是由元音构成
    • 单韵母:共6个,a-i-u-e-o-ü,注意发音要领
    • 复韵母:由两或三个元音组成,注意元音间口型舌位的渐变
    • 鼻韵母:元音后加鼻辅音n(前鼻音)或ng(后鼻音),特点是在韵尾归音时气流从鼻腔出
    • 特殊韵母:舌尖元音i,只在zhi/chi/shi/ri/zi/ci/si中充当韵母,在音节书写时不写短横
  • 音变:”啊”在句尾当语气词时,会收到前面音节的收音影响而导致音变,如”走啊(zou a) → 走哇(zou ua)”
  • 变调:连字成词时有些字的音调会发生变化,常见字有上声字、一、不、七八(例:演讲、一夜、不对、七月、八路军)
  • 轻重音:在连词成句时有些字会失去原有音调而读成轻声,在语气词中常见;轻读和重读时表达的意思会不同,例如东西(货物) —东西(方向),北京话习惯读法中也有一些无规律的轻声
  • 儿化音:在词后加一个卷舌韵母(e → er),北京话的特点之一

单韵母发声要领:

  • a:舌自然放平,舌位低,口大开,上颚提起
  • i :舌尖下垂抵下门齿背,舌面前部向硬腭隆起,舌位最高,嘴角展开
  • u:舌面后部向软腭隆起,舌位最高,圆唇
  • e:舌位半高(大致与o相同),口半开
  • o:舌面后部向,舌位半高,圆唇(满口用力才能保持圆唇)
  • ü:舌位与i同,圆唇

这里提一下 “四呼”,是音韵学上的名称,也叫口法,根据韵母中第一个元音的特点分成四类,即开、齐、合、撮

  • 开口呼:以a、e、o为首音素
  • 齐齿呼:以i为首音素
  • 合口呼:以u为首音素
  • 撮口呼:以ü为首音素

韵母表 voice-base1.jpg

吐字归音

音节从语音结构分析可分为四部分:声母、介音(介于声母和主要元音之间的)、元音、尾音 voice-base2.jpg 从戏曲念唱角度可以分为三部分:字头(声母+介音)、字腹(主要元音)、字尾(尾音),每个音节从字头到字腹再到字尾,三个阶段之间的音素相互交替转换的关系就叫音素过渡,要分配好音素过渡的比例,保证字音的纯正舒展匀称

吐字归音三个阶段要求:

  • 字头:出字定形阶段,根据音节中的第一个元音的口型定形,如果声母阻气无力则吐字不清
  • 字腹:归韵阶段,依靠字腹元音扩大共鸣,要求口腔有力肌肉控制,在音节中占音时最长
  • 字尾:收声阶段,收准音位不拖不散,收声时气息在声音停止后再放松